缅怀毛泽东对中医药发展的丰功伟绩

作者:谢永玉     原单位:浙江省泰顺县医药管理局

出身在中草医家庭的我,从小耳濡目染了中医药治病救人的功绩,倍加尊重和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同命运的国粹中医药。青年时曾有拜师学医的一段经历。20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部队走南闯北,军旅生涯中令人最难忘的旅程是在洞庭湖畔期间,能多次参加了部队在毛主席故居韶山举办的党史、军史学习班。目睹了毛泽东建党、建军的丰功伟绩,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再教育。

003120世纪七十年代中,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前后担任了泰顺县医药公司经理、书记,泰顺县医药管理局局长等。根据工作需要,更有针对性地渴学毛主席有关振兴、发展中医药方针、政策。深刻领会中国人民为什么必须选择毛泽东,是中国命运需要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文韬武略,得民心的领袖赢得天下。毛泽东他谙熟中国文化底蕴,深明国情、民意。不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心里始终装着万家忧乐和百姓的疾苦,明确医药卫生事业只有坚持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才能使医学文化更好地为保护社会上最重要的生产力和军队的有生力量。

一、治病有效就是硬道理

中医药历史悠久,古有伏羲氏制九针,神农氏尝百草,轩辕氏作《内经》是我国远古时代广大劳动者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发明创造中医药学的伟大象征,距今约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在充分汲取我国汉、藏、蒙、苗、彝、傣、回、朝鲜族等各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在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它素有雄厚的典籍蕴藏,其内容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其疗效经得起实践检验,足以说明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当时有在芦溪战斗中30多名受伤官兵,加上部队疟疾流行,已有100多名伤病员急需治疗。爱兵如命的毛泽东心急如焚,设法在茅坪创建中西医结合红军早期简易医院,由曹荣任院长,赵仲发任党代表,可接受50人左右治疗。

1928年4月“朱毛”会师队伍壮大,伤病员也在增加,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红军用杉木、树皮盖起了井冈山红军医院,有中医生吴鹏飞、谢贻阶和谢秋月等与医务人员一道,在环境恶劣,伤病员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们坚决响应毛泽东“草医草药要重视起来,敌人是封锁不了我们的。”号召,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用地道的中草药和食用盐水,为当时红军医院200多名参加反“围剿”的伤员全部治愈。中草药挽救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它的药用价值是不能低估的。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张宗逊上将回忆:1927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革命军主力攻占大汾镇,我(当时任副连长)和十几位战士护送毛委员上井冈山。部队向茶陵县城前进时,同少数地主武装打了一战,我腿负了伤不能走动,当时住在老乡家里,后来住在井冈山红军医院,专靠几位当地的好中医,他们风雨同舟上山采药给伤病员治疗,这些中草药很管用,伤口敷药几剂,很快就把脓血吸了出来,再换敷草药膏几次,伤情就治愈,回部队了。中草药抢救我军民的生命是立了大功的。在不同时期,我国军民坚决贯彻毛主席“中西两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据统计,仅太行军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13多万伤员,治愈了10多万人;解放战争时期治疗100万余人,治愈率达70%以上;在根据地一度流行霍乱、赤痢、肠伤寒、鼠疫等传染病并发,经用中草药治疗,疫情很快得到遏制。一惯尊重、爱护、支持中医药发展,十分重视中医药的教育和人才造就的毛泽东。早在红军时期就开办了中医进修班和中医研究班,倡导中医带徒学医。负有民族中医振兴责任心的李鼎铭先生曾为八路军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医人才。1945年在延安成立了中西医研究会,把中医当专家对待。红军时期从军委主席、总司令到士兵都没有津贴,唯有中医和其他医务人员,每月根据技术水平发给几十元津贴,而军医可骑马行军出诊。

二、力挽狂澜扶华夏之倾0032

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指出:“在历史上,中国的技术长期以来缺乏任何西方科学的支援,然而它却遥遥领先于西方当代技术。”这是为什么?由于中国传统科学在自然科学层面上,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中医药”作为一个“活化石”和“金钥匙”,对它的系统继承和整理研究,将有助于重新揭示中国传统科学的独特思维方式,方法和技术体系,找到中国优秀传统的“活水源头”。

中华民族医药文化,毛泽东早有研究,还直接对中医药工作的实践进行过具体的指导。1913年毛泽东在《讲堂录》笔记中载有“医道中西,各有所长”的至理名言。他关切国情、民情,十分清楚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铸造了中华五千多年的辉煌,在西方医学还在茹毛饮血之期,中华中医药学已进入一个非常文明的时期。历史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坚固不折的脊梁和万古血脉相连的纽带,缔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绵迭的生机和力量是来自民族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魅力。其价值从卫生扩展至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民族和谐、对外交流等多领域,意味着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中形成了一串中医药的“价值环”,如能好好地发挥每一环光和热的作用,未来的中医药必将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大创举。

然而中医药发展的道路却是崎岖坎坷,荆棘丛生。在国家任人欺凌宰割、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腐败清政府时期,西方文化、医药和宗教一起进入了中国。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留外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带回西方的新思想,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面,同时也带回了相当的消极因素。凡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多数是亲日、效仿日本取消“汉医”的“海归派”,他们把外国的东西都往脑子里灌,囫囵吞枣似、未经细嚼慢咽就往回搬,而毫不留情地全盘否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外国的东西……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樊为首公开要废除中医药。1929年余云岫与1937年汉奸汪精卫继承袁世凯之后尘,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干净彻底地消灭中医药。建国初期,卫生部贺、王两位副部长攻击中医是封建医,必将随着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在1951年公布的《中医师暂行条例》等有关法规,采用十分苛刻的办法,捆绑、限制中医药的发展和提高。用极端恶劣手段,竭力排斥中医药,如:公费医疗不给报销中药费;医院不接收中医参加工作;对中医进修只讲授简单西医知识;中华医学会且不吸收中医为会员的怪事;盲目取缔一些深受群众欢迎,而确能治病有效的中成药;对中医考试条件苛刻等等。这样就造成了如1953年,全国92个大中城市和165个县登记、审查合格的中医只有1.4万多人。山西省运城市18个县,竟没有一名合格的中医。天津市中医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参加考试的530多名中医,只有55名合格。

0033医学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早在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毛主席表达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卫生工作三大基本原则。从宏观上提出了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方向,指明振兴中医药的途径。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认为中医不科学而被歧视、排斥的现象,毛主席在1954年及时纠偏时指出:中医对中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人民能发展到六亿人口,应当首先归功于中医。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中医几千年来为中国人民治好了好多病,虽然有的道理讲得不清,或没有讲出来,但是有效这就符合真理。倘若说中国人民对世界人类有贡献的话,中医就算是贡献之一。他主张中西医结合,其主旨是取中医和西医之长,创造一个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为此,毛主席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指示:“今后最重要的首先要西医学中医”。

1955年12月19日中医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由中医研究院创办的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同时开学。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央党政领导李济深、谢觉哉、习仲勋、徐特立等到会祝贺,在京的苏联、越南医学专家也应邀参加了典礼。

国家中医研究院建立至今五十多年,为国内外造就了大批人才。现有两院院士4名,博士生导师136名,硕士生导师390名。截止2005年底,中医研究院共毕业出25届研究生,其中获硕士研究生980名,博士研究生270名,为外国培养出研究生140多名,现有在校研究生520多名。

00341958年9月25日卫生部党组向毛主席和中央报送了《关于组织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毛泽东阅后在10月11日写给杨尚昆的一封信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全国认真贯彻了毛主席一系列指示,西医学习中医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据1960年统计,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37个,学员2300多人,全国在职西医学习中医约有3.6万余人,培养了一大批西医学中医的技术骨干。

“文革”初期,中医药遭到“破四旧”的冲击,群众不满意,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1967年1月5日,周恩来总理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我认为,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中医。怎么是“四旧”呢?西医是近百年来才传入中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医是作出了贡献的,现在仍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应该加以保护。

三、中华中医药功高盖世

1953年12月毛主席在杭州刘庄宾馆小憩时高度评价了中医对世界的贡献指出:“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就是中医”。

面对2006年10月138名网上签名“取消中医”活动,我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医药既是中国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如果有这样的签名行为,那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我们坚持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实践检验中医药不仅具有很高治疗价值,而且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治疗具有独到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铁的事实见证了中医药造福人类的功均天地。

1、中医外科手术历史悠久。《史记·本传》载,扁鹊乃使用厉针砥石救治虢太子的“尸厥”症。并指出:俞跗医疗疾病不仅仅限于“对症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外科手术;历史记载了华佗发明和使用于外科手术“麻沸散”麻醉剂,比美国摩顿1846年10月16日首用乙醚麻醉药做外科手术要早一千六百多年。这是华佗对世界医学的伟大创举和巨大贡献。中国法医之祖宋慈,公元1247年总结前法医的经验及他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证明我国中医外科学溯源久矣。

2、中医具有治疗传染病的优势。毛主席早就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讲过,中国历史有数不尽的天灾人祸,但最后还是以“人口众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由于有了中医药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才使得人民身体健康,繁衍生息。这都是中医药的功劳哪!通常人们且误认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其实,中医是在治疗传染病中发展起来的。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降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药的有效预防和治疗,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控制疫情的蔓延。纵观世界疾病史,“天花”病又名痘疮,是波及面极广,流行史甚长,危害极大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天花病先后使5亿人类失去了生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天花病就已在古埃及无情的肆虐。我国染上天花病又名“痘疮”,据文献考证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左右的东汉光武帝年间,由汉军“于南阳击虏所得”,推测应是由战俘从印度经越南带进中国的。早在4世纪初,我国东晋葛洪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记载。“天花”,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记载:“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还说“此病从西流东,遍及海中。”这是世界最早关于“天花”流行的记载。我国古代医学家为征服天花,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努力和探索。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曾记载了许多治疗方剂,经过长期反复实践,人们得出了一个“以毒攻毒”的经验,起初采用“痘衣法”,然后继用“痘浆法”、“旱苗法”及“水苗法”等为世界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术,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已被广泛用于痘痘,人痘接种术先后传到俄国、日本、朝鲜以及英国、土耳其。英国皇家学会李约瑟指出:“中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是世界免疫学的源头”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像欧洲14-16世纪那样,发生一场鼠疫,一下子死了几千万人。我国在东汉建安年间伤寒病大流行,张仲景总结临床经验,提出了《伤寒论》,有效制止了伤寒病的传播。中医药对传染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出血热、麻疹合并肝炎及病毒性肝炎、肾炎等治疗效果确独占鳌头。如:1956年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师仲景用“白虎汤”,疗效超过世界水平;2003年SARS流行,是验证中医药治疗重大传染疫疾的优势。世界有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8400多例SARS患者,全球死亡率为11%,中国大陆为7%,其中广东为3.6%,是因广州中医药介入治疗最早,因此治疗效果也最好。2003年4月7日国际卫生组织专家马奎尔博士在广东中医院一附院考察时,对中医药治疗非典的独到疗效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这一经验值得研究与学习。

3、中药胰岛素增敏剂研究成功。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国已超过5000万人。治疗一直80%依赖西药,在降糖的同时,也给肾等其他器官带来不良反应。我国在国家中药攀登项目和自然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谢明智和申竹芳教授从1992年开始研发以天然植物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为组方的中药胰岛素增敏剂,可有效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目的。有效部位清楚、机理明确、疗效确切,开创了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

4、抗疟原创新药青蒿素的发明。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有3亿-5亿人感染该病,死于恶性疟疾的人数年高达300万人。据美国政府公开承认,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患疟疾减员80万人。同样也困扰越军,当年一个团因疟疾受害,仅有两个连参战。对此,1967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下令一个旨援越备战,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启动期是5月23日,故项目代号为“五二三”,其重要意义相当于“两弹一星”。于是,调动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后经不断轮换约有上千人参与,办公室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523”科研人员从古代东晋中医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载用“青蒿一握‘绞汁’尽服之。”治疗疟疾得到启发,经过几百次的反复实验,终于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我国世界上率先研创成功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在青蒿素的基础上,采用国际标准研制出了蒿乙醚、青蒿琥酯、蒿甲醚等衍生物。在广泛运用临床抗疟治疗外,经现代实验与临床研究揭示其有抗肿瘤、红斑狼疮及寄生虫病、抗内毒素等治疗皮肤病作用。是目前唯一由中国中医药学家原创发明新药,被誉获素有黄金标牌的美国FBA注册的专利药物,获得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通过了84个国家和地区药品注册,为全球第一个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质量审核,列入WHO基本药物目录中二十五年以来仅有的三个专利药物之一。西方媒体高度评价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让世界人民肯定中国中医药能挽救全球亿万人生命的价值。

5、中医针灸国际化。《帝王世纪》称:“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我国医界千余年来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伏羲氏所处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他始创的九针,多为石制的。因此,现代学者大多认为砭石为针之母体,那么针灸起源于砭石应该是有道理的。1822年清政府下令永远停止施行针灸疗法。从此针灸被当作“土东西”而被忽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中医针灸高度重视,他认为:“针灸是中医里的精华,要好好地推广、研究,它将来的发展前途很广。”1955年4月毛主席在杭州邀请著名针灸专家原卫生部副部长朱琏一道吃晚饭。毛主席说:“……今天是祝针灸万岁”。他接着说:“你们不要以为针灸是土东西,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是科学的,将来各国都要用它。”毛主席高瞻远瞩,中医针灸学走出国门是有根据的。大约10世纪中国中医药与针灸通过民间不断传入俄国。公元1689年后,俄国医学使团曾来华学习种牛痘(又称天花)接种技术。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赴苏联访问时,身体有些不适,中央决定配中医陪同。会议中苏联一位领导人突发心脏病,现场较紧张,这时,毛主席问我国中医是否有办法?他答:“可以试一试”,经斯大林同意后,中国医师用针灸给予治疗1分钟后,其身体恢复正常。这事振动很大,引起苏联的高度重视。19-20世纪,苏联多次派遣专家参加中国针灸学研究和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并投入人力物力建立针灸疗法(苏称反射疗法)研究所,全国均设分支机构,原科研负责人彼得洛夫斯基教授认为针灸镇痛效果好,倡议全国各外科研究所均要成立针灸镇痛小组,尤其对针灸麻醉的深入研究。

中国中医用针灸麻醉进行手术是世界一大创举。1971年7月美国《纽约时报》驻华盛顿办事处主任詹姆斯·赖斯顿来华访问时不幸身患阑尾炎,是周恩来总理安排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中国著名手术大夫吴蔚然教授担任主刀医师,用 “针刺麻醉”成功进行手术。术后出现了腹部有点胀气,李占元教授仍用针灸对其进行了有效地治疗。赖斯顿病愈回美国后,于7月26日在《纽约时报》用头版报道了中国用小小银针麻醉,为他成功地做了手术的事实。然后美国哈佛医学院、纽约犹太医院等卫生部门均派专家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医针灸疗法。

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团,亲临观看了中国的“针灸麻醉”为胸外科做肺切除、做颅脑肿瘤切除等手术。美国贵宾对中国中医药和烹饪文化赞赏不已时,毛泽东主席说:“我看中国有两种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在向尼克松赠送礼品中,专门送给一部英文版的《中国针刺麻醉》书。

00351975年毛主席眼患老年白内障,使嗜书如命的他不能看书和圈阅文件。故由唐由之国医大师采用中医传统“金针拨障法”治疗成功。毛主席用由之的名字作了一首诗送给由之,表示谢其手术成功。由之回敬地说,这都是主席倡导了中西医结合,才有了这么好的手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已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数万名针灸专业人员和留学生,与40多个国家建立政府间中医药交流和合作关系。中国针灸在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具合法治疗地位。

 

6、中医药戒毒制剂研究成果显著。据1998年浙江科技情报研究所报导:中国中药戒毒剂治疗效果独特,争创世界先进水平。多年来各国都在研究有效戒毒药,目前世界较先进的是中国中药戒毒制剂,品种20多个,以中草药主要成分,分类有片剂、丸剂、冲剂、汤剂、注射液、口服液等剂型。具有控制复吸率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例一:戒毒中成药:治疗患者1000多例能消除常见的戒断综合症,无毒副作用,连服7天可安全脱瘾。据统计戒毒脱瘾有效率达99%,且复吸率低,成本亦较低;例二:戒毒脱瘾胶囊:以扶正祛邪的治则进行解毒脱瘾。经临床治疗80例验证,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达100%,其制备方法精湛,有效成分提取安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7、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有效治疗。艾滋病被现代称为瘟疫,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Y)引起一种严重的获得性免疫综合症(AIOS),目前,全球共有艾滋病毒感染者4000多万人,其中非洲高达2900万人,死亡率很高。据北京创新东方医学研究中心同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泮侵存教授介绍:经数十年深挖中医经典,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经验,终于研制成功了彻底攻克艾滋病的“克艾1号、2号、3号、4号”治疗方案,使许多患者喜获新生。

2003年10月8日WHO驻华代表伯克顿给中医药高度评价:“传统医药作为全球医疗体系中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一直为WHO所认可,中国将传统医药整合融入到中国医疗体系的做法,可以作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模板”。

8、中医药治疗肿瘤成果显著。肿瘤研究,我国祖先早开世界先河,约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典籍《皇帝内经》设专章论述昔瘤、肠覃、伏梁、石瘕、癖结、膈中及乳岩,分类 为筋瘤、骨瘤、石瘤、肉疽等。西汉医书对肿瘤描述得更详尽具体,其述“嵒”肿,凹凸起伏如山岩不平者,谓之嵒,与岩字通用。此是中国研究肿瘤学起源的见证。建国以来,我国中医已探索用雄黄治疗白血病有一定疗效。1970年,韩太云先生根据验方用砒石(As2o3)制成“癌灵1号”注射液作为试剂来治疗白血病和肿瘤。经过临床不断总结,至1992年,人们发现砷剂对ADL的缓解率达80%左右,并对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1996年8月2日,国际最著名的《科学》杂志介绍了中国科学家陈竺领导的研究组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成果,指出:“这是使所有人感到震惊的研究小组的又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陈竺等还从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角度对其机理进行研究,目前,砷剂不仅能治疗白血病,而且在淋巴瘤、骨腺瘤、胃、肝、肺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宫颈癌等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2001年6月30日,中国健康网讯: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通化市长白山药物研究所所长王振国教授,从事抗癌药物研究和临床工作30余年,研制出国家批准生产准字号的天仙系列抗癌中药药品7种剂型14个品种,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200万肿瘤患者接受治疗。获得第38届世界个人发明最高研究成果奖者。

近50年来,我国中医药药理研究成就突出,从植物药中分离的单种抗癌化学成分达425种,其中临床疗效可靠和可重复性的只有16种可提取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高三尖杉酯碱、紫杉醇、VP16、VM26、羟基喜树碱、亚砷酸。这些源于中药提取的抗肿瘤药已规模生产,它无论疗效或是应用广泛性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治疗肿瘤抗转移、抗复发,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中医药有其优势。

9、中医药为航天保健护航。2003年以来,中国连续发射了“神舟五号—九号”宇宙飞船。中国航天事业震惊了世界,这“神舟”上天应有中医药学的一份功劳。在中国航天中心有一个特殊的机构-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系统,专门研究如何解决“太空运动病”问题。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博士多年来坚守、致力于中医药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研究。更是注重将航天医学与中医药的有机结合,开创载人航天不同时相的中医辨治研究,从“神五”开始李博士就为航天英雄杨利伟提供“药茶”保健。在“神六”上天前,李勇枝主任就把她的博士导师王绵之教授请到航天城来传经献宝,撑舵把关,共同解决世界载人航天领域存在三大医学防护难题,空间运动病、减压病、体力耐力下降。国外曾有航天员因为飞行中出现严重的生理障碍,而不得不中止宇航飞行;有的航天员出舱时不能稳定站立,甚至需要搀扶或者抬出航天舱。据资料记载,航天飞行前三天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生率高达50%。而中国的航天员们至今没有发现染有“运动病”,是应该归功于中华民族千年国宝—中医药,归功于航天医监医保专家们认真负责,尤其是在最传统的中医药文化领域里耕耘了一辈子的王绵之教授开创世界先河,亲自处方、研制出新成果—“太空养心丸”,供航天员服用,真正起到了保健护航作用。

2008年12月6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给国医大师王绵之85岁寿辰发来贺信说,“中国的载人航天实践表明:航天员在任务前,身体状态良好;任务中,航天员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心率、血压都非常稳定,没有出现任何病症,而且能够健康自主出舱,返回后航天员的身体恢复很快,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您将毕生钻研的中医药应用于载人航天员医监医保事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尊重。”

2009年6月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全国委员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题词,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出席会议,卫生部领导张茅书记、王国强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航天英雄杨利伟发来了贺信,信中杨利伟高度赞扬中医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活力的医学科学,长期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代航天医学领域中,中医药有效地保证了航天员体能,经得起特殊环境的考验,推动世界科技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介绍,“神九”任务中,中医药将继续发挥保障航天员健康的作用。该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告诉记者,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中医药,航天员从任务前50天起就开始服用“太空养心丸”,任务中随飞船带药上太空,供航天员在轨期间服用。同样为“神九”航天员翱翔太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太空养心丸”一天吃三次,直接装配在餐包里,随航天员每顿饭一起服用。实践证明,从“神五”飞行任务起对航天员在空间环境中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空间运动病发挥了明显强身固本的作用。充分显示了中国中医药对人类健康和航天事业的贡献。

10、中医药主治脑萎缩创立奇功。据2004年科讯网:经国家卫生部批准,首都医科大学门诊部李良辉、张守兰等专家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成功研制“脑萎缩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耐氨能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运行,营养脑细胞;改善脑神经功能,提高神经细胞免疫力,巩固记忆力,疗效显著。是中医药对世界医药学又一大贡献。

中国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后,2011年5月23-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评审通过中国申报的两部中医古籍文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评审委员会对两部文献的独立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的评价。中医药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极具创新潜质的元素,凝聚着历代中医学家的经验智慧和毕生的心血,具有独特科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医药学继承与创新的源泉。“申忆”成功,是中医药在世界上为中华民族赢得殊荣,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再次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广泛认同,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还将在黑暗中徘徊”。对于中医药,若没有毛泽东,中医药连在黑暗中徘徊的资格都早就没有了。

1993年3月3日陈立夫先生对中国中医药研究院访台专家李经纬、陈可冀等说:“毛泽东是有功的,大陆中医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同他的重视支持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要为他写传,表彰他的贡献”。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更是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方针、政策的奠基人。特别是他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指明了发掘与提高实质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党的中医药政策的核心内容和发展的方向。但愿中医药能尽快走向国际化,早日实现毛泽东的夙愿。

作者 Apao

《缅怀毛泽东对中医药发展的丰功伟绩》有6条评论
  1. 我幼时右臂肘部不慎摔伤,骨头错位,到人民医院治疗,西医看的,拍了片子,医生说没事,用绷带吊着胳膊,养一段时间就好了,遵医嘱;后来撤掉绷带,胳膊就再也伸不直了,幸亏我们一个院子住的,有一家祖传接骨、正骨的,找到他后,两口子尽心治疗,现在,我的伤胳膊肘部,除了比左胳膊肘部略粗,一切正常!

    反观现在,很多骨伤病人,看西医,动辄打钢板,病人痛苦不说,费用奇高,往往还落下残疾。

  2. 毛泽东说过,中医的一个特点是不拒绝接受外来的好东西,比如“胖大海”这味药材,实际是进口货,中国不产,但中医拿过来了,它就成了“中药”,现在谁能说“胖大海”不是中药呢。
    毛泽东还非常赞赏中医的带徒方法,一边言传医学理论,一边身教临床看病,带一个,出师一个,所谓“名师出高徒”不是一句空话。

  3. 毛泽东主张中西医结合,认为中医也应该学习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细菌学、病理学之类,希望用现代西医手段开发中医理论,提高中医治疗水平。他还提出,应该将古老的中医书翻译成现代语言,加上现代医学的注解,从而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并希望这种“新医学”能够为世界做出贡献。

  4. 中医兴,中国行!
    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得知美国贵宾对中国烹饪文化赞赏不已时,毛主席说:“我相信,一个中国菜,一个中药,这是对世界的两大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